过去的经典老车 你还能记得哪些?--深圳裕华旧车

早期中国进口最多的车型是以前苏联及东欧的车型为主,直到上世纪80年代,仍有大量的前苏联进口汽车在使用。虽然皮实耐用,但技术落后,油耗偏高越来越不适应国内汽车的发展。最终在80年代末逐渐被淘汰,从中期开始日本丰田和日产的高级轿车渐渐走进国内市场。

  当时除了红旗、上海轿车等国产车以外,进口轿车大都充当了公、商务用途的角色,还没有家用轿车的概念,在当时也不具备普及的条件。可以说,家用轿车在那个年代还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。

  上世纪80年代相继进口的丰田皇冠,日产公爵、风度等等都成为那个时代高档轿车的一种标杆与标志。这几款最有代表性的豪华轿车,至今还可以在二手车市场看到他们的身影。甚至成为很多车迷的改装或者收藏的珍品。此外,家用轿车的萌芽开始出现,改革开放使人们有机会拥有自己的轿车。比如“大头鞋”菲亚特126P,和一些早先的斯柯达、拉达车型都开始多了起来。但是豪华、性能与家用轿车是完全没有关系的,代步是当时的主要功能。这些经济便宜的轿车也是最初的“万元户”们争相追捧的车型。


在上世纪80年代,国内的进口车除了日本进口的一批高档轿车之外,还有以前从前苏联进口的轿车,在当时占据了中国主要的轿车市场。直至80年代仍有很高的占有率。拉达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车型之一。

  拉达品牌来自“索克”汽车集团,1966年在TOGLIATTI建厂,拉达诞生于此。上世纪80年代,通过易货贸易和边境贸易,从苏联进口,曾经风靡一时。但是在80年代末,外形过时,技术并不先进的拉达已经被逐渐增多的新车所淹没,开始淡出汽车市场。尽管如此,拉达仍不失为那个时代让人记住的一款车型。

  时隔多年,拉达品牌有可能重返中国,而与之前拉达外观老旧,技术落后的形象相比,现在的拉达进行了大幅的改进和提高。也许未来,我们又能在街道上看到拉达的轿车,只是充满了很多新鲜感,与怀旧交杂着的情感。

伏尔加嘎斯24

同样来自前苏联,同样是在上世纪80年代非常普及的轿车。这就是伏尔加品牌,与拉达的国民车形象相比,伏尔加更多是作为国家部门公务用车。

  嘎斯24来自于前苏联高尔基汽车厂,并成为该厂史上销量最多的一款车型,总数达到60万辆,同时在出口市场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。从1970年大规模量产,直到1992年才停产,不过与拉达的命运相同,由于技术落后和进口新车的冲击,80年代末,嘎斯24在国内也渐渐销声匿迹。

  嘎斯24那两个圆圆的前大灯是我们最熟知的标志。而这款车当时几乎成为伏尔加品牌的代名词。的确,在当时高端的公务轿车领域,除了大红旗、老上海以外,嘎斯24成为最普遍应用的轿车,只有局级干部才能享受到的待遇。而进入80年代后期,它的地位逐渐被桑塔纳所取代。
 
嘎斯24
 
菲亚特126P(俗称大头鞋 小土豆)
菲亚特126P,在那个私家车还十分稀有的年代,菲亚特126P的出现,无疑成为留在人们记忆里的一个亮点。拥有一辆菲亚特126P是令人羡慕的,在当时,它几乎已经是跨入万元户的一种象征,同时也成为改革开放后轿车平民化的一个时代符号。尽管这款车的尺寸仅仅是长3129mm,宽1377mm,高1335mm,在今天看来只能算是微型车范畴,但是在国内家用轿车的影响却十分深远。

  菲亚特126P实际上是波兰引进菲亚特NUOVa500型微型轿车的技术,最早从1973年便开始生产。搭载0.653升直列双缸风冷式发动机,并且采用后置后轮驱动的方式,总重不过600公斤,结构并不复杂,且维修方便。从80年代,开始进口到国内销售,直至80年代。至今,仍有许多玩家将其作为藏品。
 
波罗乃兹
来自波兰的小型家用轿车,在世纪80年代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车型。这款车实际上是菲亚特125P的重装车型。发动机、底盘和一些主要机械部件都是从Polski Fiat 125p车型上而来。包括三厢、两厢、皮卡和多种用途的改装车型。
 
非常经典的波罗乃兹

老款斯柯达

来自捷克的斯柯达品牌也是在80年代国内常见的车型。1987年发布的Favorit,和随后的Wagon版本Forman,实际上在6年前已经开始设计。这款车搭载1.3升发动机,63匹马力,风阻系数0.36。不过由于技术落后,最终难免退市的命运。直到去年,斯柯达在退出国内市场多年后,凭借大众的技术支持,再次回到了中国汽车市场。当然,其品质和技术深得大众真传,与过去的车型不可同日而语。

老上海牌轿车

1974年由SH760改进而来,并最终定型投产,1975年上海汽车制造厂形成年产5000台的能力,从投产道20世纪80年代初,上海牌轿车是唯一的普通公务用车,成为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和国宾接待的主力车型,1991年11月25日下午2点30分,在上海汽车厂总装车间举行了最后一辆“上海牌”轿车下线仪式。

  但上海品牌就此消失了吗?这种怀疑随着荣威品牌的推出不攻自破。虽然没有使用上海品牌的名称,但是老上海的精神在全新的理念和品牌内涵中得到了延续。
 
上海荣威

以上是80年代的非常老的车型 下面是一些90年代以后的车 有些现在还能看到
丰田皇冠

80年代后半期,国内进入了“日本车的大量进口期”,单月平均从日本进口汽车5300辆,其中丰田品牌就占了34%,居各日系车厂首位,而其中皇冠占17%;到了90年代前半期,月平均从日本进口6800辆,其中丰田占37%,依然居各日系车厂首位,其中皇冠占24%。所以,今天在国内到处都能见到皇冠车也就不出奇了

采用四轮独立悬挂,ABS列为标准配置,追求与高级轿车相符的性能。7代皇冠总共生产了47.9万辆,排量在2.0升至3.0升之间,日本本土售价135-382万日圆。第7代皇冠从推出就开始大量进口到国内,7代皇冠外形方方正正,车里车外的做工都十分细致,关键的是,从这一代开始,车子真正脱离了“老款车”的味道,与“车外倒后镜仍在车头翼子板上”的上一代(6代)相比已是进了一大步。7代皇冠在国内保有量很大(1985年的高峰时期,"皇冠"在中国的年销售量达到1.7万辆),也是当时国内的标准豪华轿车,可谓风光一时,在80年代中后期,北京很多“豪华的士”都是7代皇冠。7代皇冠在日本皇冠车系编号是12X系列,国内最多的就是YS120型,所以,国内很多人也称之为120。
 
日产公爵

90年代的日本豪华车 现在这种车还时不时能看到 后来的公爵的名字于80年代停用,改称了大家熟悉的风度cefiro,再后来风度这个名字也不用了,而统一使用了天籁TEANA,08年新上市的天籁又在高端型上重新使用了公爵的名字,车型为teana xv

大发面包车

黄色的大发,在当时的出租车市场,特别是在北京,已经成为一道风景。而正是大发的油耗低,经济实用,价格低成就了大发面的火爆场面的重要原因。

天津夏利

1986年9月,以“ CKD ”方式引进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下线,是国内最早的家用轿车之一。截至05年,夏利的社会保有量高达100万辆。夏利是比较早引进的车型,而最关键是其草根的定位。随着后期企业的重组,夏利也演变为一款全部自主生产的车型。
 
普桑

该车是大众70年代推出的帕萨特B2 桑塔纳(SANTANA)牌轿车,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美国加州生产的品牌车,该厂坐落在桑塔纳山谷下,所以得名.

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车型,时至今日,历经20余年,桑塔纳在合资品牌中宝刀不老,几经改款仍畅销不衰,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常青树。

奥迪100

1982年第三代奥迪100——C3问世,这也是国内车迷们最熟悉的一代。奥迪在C3上运用了大量先进技术,包括每缸5气门、Quattro四驱系统、以及TDi柴油发动机。C3出色的车身设计使得风阻系数达到了惊人的0.3,这一数据创造了世界最小风阻系数纪录。C3的销售相比前辈更上一层楼,在1991年德国方面宣布停产的时候,C3的全球销量已经达到了108万辆,从1988年5月17日,一汽与德国大众公司签订了奥迪轿车产品技术转让协议。大众公司第三代奥迪100轿车是一汽引进的基本车型。按照协议规定,一汽从SKD、CKD装车,逐步国产化,达到一定标准后转变为真正的国产轿车,而至今C3底盘还在国产红旗上散发着余热。


Id:252263 Url: [IP = FORWARDED:-REMOTE:- User:18.218.107.101-VIA:], Time:2025/01/20 上 03:51:39